成功案例

有地方已行动严查“非药品”!专家:生物制剂替代药物将是生态养殖的必由之路
来源:火狐体育最新官网入口首页在线登录    发布时间:2024-03-20 04:57:29

  3月29日,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在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规范使用水产养殖用投入品是“亮剑”行动的重要内容,农业农村部连续三年专项整治,将通过规范投入品等方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养殖水产品“舌尖上的安全”,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随着《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的通知》(农渔发〔2021〕1 号文)要求地方关于工作实施方案提交时间的结束,各地对于如何监管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也逐渐摆上重要议程。

  我国水产动保行业经过20余年的野蛮生长,从零发展到如今上百亿元的产值,行业亟待规范化发展,水产动保行业必将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阶段,为水产养殖健康发展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继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征求《全省水产养殖投入品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后,近日,江苏某地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处和水产畜牧技术推广站召集会议,明确会查处以兽药冒充的水质改良剂,而且会严查饲添饲预文号但说明书全是水质改良功能的产品,暂时不会查真正的底质改良剂和肥水产品,给予行业一定的过渡期。

  据参加该会议某企业代表李明介绍,相关执法部门对真实的、不含违禁药物成分、不标注防病治病功能、不标注饲添功能的水改、底改、水肥产品,暂时不会查处,更不会处罚。

  由于全国拥有添加剂生产资质的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企业占比较低,加上申报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相对GMP来说较为容易,为应对有关部门对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的监管,全国一部分水产动保企业正在大力建设添加剂生产车间,获得饲料添加剂等生产资质,给自家产品提供一个合格的“身份”,一部分企业则根据现有法律和法规改换包装和说明书,同时申报饲料添加剂、兽药、饲料等相关生产资质。由于流程复杂、历时长,还有较多产品并不匹配,只能等待进一步的管理细则出台。

  经销商层面,目前江苏、浙江一些地方已有相关执法部门对一部分经销商门店开展排查行动,主要查处假兽药、以兽药冒充的水质改良剂,有一部分经销商则主动把上架的“非药品”产品退回给厂家进行改换包装。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昌福指出,由于之前缺乏真正监管,表面上看我国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的市场似乎是“空前繁荣”起来了。然而,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中“非药品”的质量也的确是“空前糟糕”了!现在我国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的局面,已经到了李鬼让李逵没有了容身之地的地步,连已经通过GMP验收且较有规模的渔药生产企业,也受不了一些“非药品”制售企业采取的“全然不讲究产品质量、完全依靠低价策略”的巨大压力,也大多数均不再生产“国标渔药”了,而转而生产大量的“非药品”去了。

  对于水产养殖用投入品应加强监管,业内一部分水产专家持一致的观点。无论是“药物投入品”,还是“非药物投入品”,都必须严格监管。关键是,必须归口监管,执法不能越界。逐步规范,给行业一个窗口期。

  由于在现行的水产养殖用“兽药”的报批体制下,一个产品的申报成功需要异常漫长的时间,不仅相关企业耗不起,水产养殖业者也等不起!陈昌福建议,农业农村部委托渔业渔政管理局组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评审专家队伍,主持由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企业提出的水产养殖用投入品新产品申报的评审工作,以避免因为专家背景知识不同,造成的对水产养殖用投入品新产品在评审标准方面,也许会出现的不公平和不科学的问题,让专业的事情由真正专业的人员来干!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水产专家林文辉也持相同的看法。他呼吁,《饲料、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让营养专家去规范;《兽药管理条例》让兽医专家去规范;《环境调节、改良产品管理条例》让生态学专家去规范。怎么养猪,让养猪专家规范,怎么养鱼,让养鱼专家说话。

  3月31日,林文辉再发文表示,如果不搞懂水土资源这个养殖业的基础,想通过规范用药,控制住水产病害,打造安全水产品,无异于水中捞月,岂止是天方夜谭!

  我国四五十年前开始从营养学角度研究饵,培养了无数水生动物营养学家,这是我国饲料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基础;现在我们从遗传学角度大举投入研究种,以期打造“种业芯片”;我国何时能从生态学角度去研究一下“水”?“水、种、饵”是水产养殖的三大基础,三缺一,何以谈生态养殖?

  2019年,我国共进口液化天然气0.6048亿吨[1],进口原油5.1亿吨[2],原煤产量37.5亿吨,煤及褐煤进口量为2.9967亿吨[3],钢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为9.96亿吨[4];2020年进口铁矿石11.7亿吨[5],全国水泥产量23.77亿吨[6]。这是造就一个工业产业大国、工业产业强国的物资基础。烧煤发电,矿石炼钢,钢铁做成设备出口,钢渣、煤渣做成水泥出口,单一个海螺水泥集团2020年全年营收1,762亿,归母净利润351亿[7],据说利润比美国的波音还高。

  但是,烟和尘进入空中,通过大气沉降再覆盖到大地上。地表水、表层土已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国关于大气沉降监测、及其对水土影响的研究,已有20多年,有大量的资料和论文,读者可自己查询)。水已经不是那汪水,土也已经不是那塘土了。君不见土塘养着养着,慢慢变成水泥池了——池塘水土失去了缓冲能力,ECO生物多样性难以维持,菌相、藻相越来越不稳定。水体营养失衡,藻菌恶变,攻击鱼虾,一个品种,病害慢慢的变多,同一种病,越来越难治,这才是水产养殖病害日趋严重、疑难杂症慢慢的变多的重要根源之一!

  三十多年来水土资源的变迁,水生生态系统的演化,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业者的眼睛还只是仅仅盯着那些寄生虫、病原菌,只是在无特定病原、生物安全、精准用药等技术上折腾,不过是以管窥豹,盲人摸象而已。

  “水、种、饵、密、混、轮、防、管”,“水、种、饵”是基础,“密、混、轮”是模式,“防、管”是技术。问题出在“水”这个基础上,整个行业在“防管”技术上折腾!如果不搞懂水土资源这个养殖业的基础,想通过规范用药,控制住水产病害,打造安全水产品,无异于水中捞月,岂止是天方夜谭!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只可以说,《兽药管理条例》里,没有“非药品”,但水产养殖实践中,到底有没有对养殖动物有益、甚至必需的、真正的“非药物投入品”呢?如果有,就应该允许使用,但必须归口监管,并在规范之前,给一个合理的窗口期。

  水产养殖与养猪不同,水产养殖的池塘既作为鱼虾等水生动物的生存、生长活动场所,也是鱼虾代谢废物、残饵的净化场所。因此,池塘中除了有鱼虾外,还有由藻类和细菌构成的“生物净化系统”。想养好鱼虾,首先要养好这些藻和菌,建立鱼虾“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养殖过程中也要及时维护,这就是“养鱼先养水”的基本含义。而建立这个“生物净化系统”所用的投入品既不是饲料,也非饲料添加剂,更不是兽药,而是肥料——真“非药物投入品”。

  病害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生态失衡引起的,替抗、减抗、无抗,只可以通过生态平衡去实现,因此,生态调节剂(土壤改良剂、水质改良剂等生态制剂)是实现生态养殖必不可少的手段。由于它刚萌芽,很不成熟,很不规范,才导致市场混乱。但我们不应该将它一棍子打死,而是应该去呵护它,扶持它,规范它,为它保驾护航,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它健康成长!

  想让“中国的水产养殖业的健康、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一定不是依靠药物投入品的!但是,如果禁用生态制剂,科研单位不能立项研究(通不过);企业不会去开发一个不能销售使用的、没有市场的产品;水产养殖者也无法从生态养殖活动总结提升;即使哪个傻子去研究,去开发,也没有申报审批途径(因为禁用)!那中国的生态养殖将会遥遥无期,食品安全从何保证?

  全世界都在大搞生态种养殖,如果我们却用“药物投入品”封杀“真非药物投入品”——“生态制剂”,无疑是一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但无论如何,随着科学的进步,白名单里的兽药将会慢慢的少(据说先进发达国家水产养殖允许使用的兽药不超过十种,而我国现在有一百多种),取而代之的将是生态调节产品,未来生态调节制剂将在水产养殖中大放光彩,谁也阻挡不了!

  本文作者: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 莫景文(部分内容摘自陈昌福、林文辉老师与之相类似的文章,特此致谢)

  本期编辑:曾思铭(微信号Ivyzeng116,新闻爆料、转载授权请加微信)

  重投5000万元!这家苗企再发力打造国家级水产良种场,重点选育海鲈、黄鳍鲷!

  1800㎡渔业科创中心+1200亩现代渔业试验示范中心,佛山打造现代渔业新高地

  再涨0.5元/斤!半个月后集中上市,这条鱼再迎黄金时代 粤海智造特约·金鲳鱼行情周报

  蛙价暴涨!蛙却出事了!蛙苗“喝”了污水全军覆没,损失超20万元!养殖户怒了

  打造中国黄金鱼!这条鱼迎来最高规格大会,超30万人关注!透露出哪些重要信息?

  打造“第五海产鱼”,要实现百万吨产量!首席科学家、粤海、翔泰、蓝粮等为这条黄金鱼布道

  这个百亿元级大单品,未来产值或冲破千亿元!超600人见证中国金刚王、产业最优秀企业、最牛产品诞生!

  取代南美白对虾?这条虾火爆行业,首席科学家与海大、澳华、恒兴、铭治发话了!